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师生安全意识,6月12日至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内开展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安全专题学习、安全知识分享、安全月进课堂三个环节组成。
安全教育警钟长鸣,防范意识需牢记
在安全专题学习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增洪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这些论述科学。随后,带领全体教职工集体学习《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并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月的相关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知识同分享,警示案例共学习
在交流环节中,老师们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结合社会热点典型事件,通过揭露兼职刷单、游戏充值诈骗和校园贷等常见高校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分享如何识别诈骗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及遇到诈骗时的应对措施等知识,分享从法治角度,通过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晓违反安全规定的法律后果,树立法治观念。通过分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和后果,交流从生命安全的角度,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保障安全生产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观念。如何从社会责任的层面,让学生明白企业和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保障安全不仅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 “安全生产走进思政课堂” 主题活动中,宋学珍老师创新教学形式,聚焦 “网络安全” 这一安全生产重要维度,用 “身边事” 讲透 “安全理”以 “刷单诈骗、网贷陷阱、医疗保险类诈骗” 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安全理念转化为具象化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安全知识的深度融合。
王景润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国内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后果。从思政角度探讨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如疏忽大意、违规操作、利益至上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并引领学生探讨科技发展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如智能化监控设备、先进的防护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国家安全教育》的课堂上,赵延双老师引领学生围绕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一些相关事件对我们国家安全的相关影响展开积极讨论,课堂氛围积极浓烈,可以感受到学生满怀的爱国情。国家安全教育重在青年,学生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纷纷表示始终跟党走,为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高慧老师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多维度地引导学生对国情社情进行深入思考。通过选取国家“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法律规定”,引导学生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原则,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环节递进,引导学生根据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来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利用思政课实践活动,将安全教育理念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活动。通过思政实践活动践行安全教育理念,既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 “重知识灌输、轻价值引领” 的局限,又丰富了思政课 “知行合一” 的实践内涵。这种融合模式让学生在亲历、体验、服务中理解 “安全不仅是个人义务,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从而将 “安全第一” 的理念内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实现 “思政铸魂” 与 “安全固本” 的双重育人目标。
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们对“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能够从思政课的角度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老师们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认识到,应进一步加强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实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为强化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学院多次响应安全管理处号召,积极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 “安全生产月” 主题宣传片、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及 “全民安全公开课”,以可视化教育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专项行动,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
此次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为有效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学院仍将立足“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